<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谋策

        365电竞比分_beat365登录平台_28365365体育投注

        日期:2017/1/18来源:参政议政处阅读:[ 字体: ]

        案由: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局。为适应新世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2001年广东省政府撤并中师学校,逐步完成由旧三级“中师、师专、本科”向新三级“师专、本科、研究生”过渡,构建一个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共同参与的师范教育新体系,其本质特点是教师培养由传统的定向封闭型走向非定向开放型。在新的师范教育体系下,广东省教师教育稳步发展,教师数量稳步增加中小学师生比明显下降,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目前我省师范教育仍未能充分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要求,也不能有效满足欠发达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为:

        1、我省师范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竞争力有待加强

        在新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一是师范招生优惠政策取消师范院校招生方式单一,以普招(统招)为主,以高考笔试成绩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参评因素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师范教育中对师范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淡化造成师范生的专业道德、专业信念与理想弱化三是在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下,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不够精细,导致部分师范生专业技能退化从我省各地教育局调研反馈中,用人单位对当前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总体还算满意,但普遍认为新任教师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弱化,教学基本功如书法、写作能力等比以前的师范毕业生有所下降,吃苦耐劳、乐于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差距。这也更多表现在就业竞争力不足上2012-2014年,我省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比例总体较低,除了华南师范大学在90%,其余4所以师范学院命名的学校平均只有56%。而同期,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新教师聘用中,来自外省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佛山市顺德区分别占比16.9%、36.3%,珠海市斗门区分别占比25.4%、46.2%。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现场上,我省师范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2、高学历高素质教师不足与专科师范毕业生严重过剩并存

        当前,中小学校招收研究生比例在不断提升。如2012-2014年招收新教师中,珠海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含中职学校)硕士生占比为60.5%,佛山市顺德区硕士生占比为28.8%。欠发达地区中学也在逐渐提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如汕尾市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年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100名。但目前我省只有华南师范大学举办了教师教育“4+2”模式,培养硕士层次的中学教师,而且每年才招生30人,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对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需求。与此相对照的则是专科师范毕业生严重过剩高职院校师范生从事教师工作比率普遍较低,原因之一是“因为各地教师招考都要本科”。在新三级教师培养体系中,专科招生数量过多,而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则滞后,未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3、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

        我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差异大。师范教育取消定向培养后,在完全开放化的教师培养体系与市场化就业机制下,师范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从教,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宁愿选择留在城市从事非教师的工作而不选择回农村从教,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缺乏优质师资补充。尽管我省采取了上岗退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县域内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多种措施,有效加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但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补充渠道不畅、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与教育均等化要求差距较大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科、专业、年龄等结构性问题较突出教师(特别是副科老师)欠缺,课业负担重,素质教育难开展;青年教师不足,教师队伍断层情况严重,出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现象。

        此外,目前师范院校课程主要以城市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生活为背景,课程体系“去农化”倾向,缺少向学生传授能在农村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知识、技能,课程目标不适应农村教育,因此导致师范生到乡村任教,可能因为不了解农村情况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力不从心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对农村和农村教育缺乏职业情感而产生职业倦怠等,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

        1探索师范生招生录取的新机制新方式,提高生源质量

        给予师范院校灵活的招生机制与形式,如可以采用独立招生、定向招生、联合招生、提前录取等办法,提高生源质量;探索“笔试+面试”招录方式,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为师的意愿以及教师职业愿景规划等,以真正挑选出志教、乐教、适教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提升新任教师的质量。

        2统筹规划新三级教师培养体系的培养规模

        根据各级各类教师总体需求,科学准确地核定我省师范教育的总体规模,促进师范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一是适度增加招收本科层次师范生,减少招收专科层次师范生。二是扩大“4+2”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培养规模与学校数量,快速发展新三级教师培养体系,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对没有硕士点的本科师范院校,也可申办“4+2”教师培养模式。通过4年本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后再经过2年以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学硕士专业训练使那些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又具有较高学业水平和教师潜质的学生,成为兼有较高专业素养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师资。

        3尽快实施“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建议尽快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按“计划”培养乡村教师,招生、培养、就业三方协同。“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是对非定向完全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专门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种培养模式可借鉴20世纪80、90年代师范生培养的优势,更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

        “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可以这样实施:在省本级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对培养对象减免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的专业、人数由各地方教育局申报,报省教育厅统筹,省教育厅将计划定向安排到培养学校;由地方教育局组织本地区志愿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品行良好、成绩优秀、身心健康的应届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报名,培养学校与地方教育局共同组织面试,确定预录名单;预录学生与培养学校和地方教育局正式签订培养和服务协议,规定毕业生在农村服务年限及违约责任,报省教育厅审批录取;在课程设计中,安排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和心理建设;学生毕业后,由地方教育局按照协议安排到乡镇以下小学任教。此外,加大对乡镇小学教师的工资补助力度,在职称评定、教师荣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关心解决乡村教师在住房、婚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保障,培养教师对于扎根乡村教育的职业认同,既要“待遇留人”,又要“事业留人”。